TERMBASES
“神”有四种不同的含义:其一,指具有人格意义的神灵,具有超越于人力的能力。天地、山川、日月、星辰等自然事物皆有其神灵,人死后的灵魂也可以成为神灵。其二,指人的精神、心神。道教认为“神”是人的生命的主宰,因此以存神、炼神为长生之要。其三,指天地万物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微妙不测的变化。在这个意义上,“神”常与“化”连用,合称“神化”。其四,指人所具有的神妙不可测度的生命境界。
国将兴,听于民;将亡,听于神。 (国家将要兴盛之时,行事听从于民意;将要败亡之时,行事听从于神灵。)
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采神韵。“风神”一词最初见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,指风度神采,后引入文艺批评领域。唐代书法理论采用“风神”来形容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,宋代姜夔(1155?—1209)《续书谱》的书论思想更是以“风…
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状态,指的是作者在饱满的情感驱动下,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进入到自由想象或特殊的灵感状态,最后通过特定的文学艺术形象和语言而传达出来,创作出自然而美好的文艺作品。这一术语,在魏晋…
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清远淡雅的意蕴和韵味。原本是对人物的风度神情的评价,魏晋时人认为人格之美在于内在精神气韵,不同于汉代人推重外形。后来这一概念进入书画理论,指作品内在的精神韵味。明代人从书画理论引入诗歌理…
指精神与自然合一时所达到的自由舒畅的一种审美状态。特指欣赏山水画、山水诗时精神融入自然及物象的审美效应。南朝画家宗炳(375-443)在《画山水序》中指出,欣赏山水画可以领悟古代圣贤寄寓在山水中的哲理与乐趣;…
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或刻画的人物生动逼真、形神兼备。“传神”是将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完全表现出来,使人物栩栩如生;“写照”就是画像,所绘人物形象逼真,如在目前。初为画论术语,后引入文学领域,是画家、文…
文艺创作中人的精神与外物交融、自由驰骋的构思活动。在这一构思活动中,一方面人的精神感觉和想象投射到客观事物上,使客观事物具有了审美色彩;另一方面,虚无缥缈的精神感觉和想象也借助客观事物得以表达和呈现。“…
人的形体具备以后精神活动随之产生。“形”指人的形体,“神”指包括情感、意识在内的各种精神活动。荀子(前313?-前238)提出,人的形体和精神,与万物一样,都是在天道的运行中自然生成的。人的形体先于精神而生成…
画家通过刻画外形来表现其内在精神。东晋画家顾恺之(345?-409)强调形与神的对应关系,他既重视外形的刻画,同时倡导由外形进而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,认为表现精神气质是绘画创作的最高要求。同时要求画者捕捉到…
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品德;也指具有这种最高品德的人,即“圣人”。“圣”一般与“智”相对而言,“智”是对“人道”的把握,而“圣”则是对“天道”的把握。由于具“圣”德之人能够把握“天道”,因此在人伦日用中通达无…
主要含义有二:其一,上古传说中指主宰宇宙万事万物的最高天神。也叫“天帝”。商周时期,巫是联通人与上帝的媒介,巫通过卜筮向上帝请示,传达上帝的旨意。其二,指帝国或王朝的最高统治者,即帝王、君主,包括远古或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