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RMBASES
最初指房屋的构造样式,后指文艺作品的谋篇布局和各部分的组织排列。在书法理论中,“结构”既指单个字的结体,也指整幅作品的章法与分布。其中,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等,决定每个字的形态,故“结体”是书法艺术的根本要求。在诗文理论中,“结构”指诗句起承转合等方面的布置,或用于评价文章的结撰。在戏曲、小说理论中,“结构”用得更加广泛。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(1611—1680)在《闲情偶寄》中认为“结构”就像造物赋形,先要有轮廓,然后再有血肉,最终五官、躯体具备;又像工匠盖房子,要先胸有成局,不能边建边设计修改。李渔的结构论包括了“立主脑”“脱窠臼”“密针线”“减头绪”等内容,强调戏曲是综合布局的艺术。在说明文艺作品中部分构成整体的组织与安排时,“结构”是最合适的术语。
凡欲结构字体,未可虚发,皆须象其一物,若鸟之形,若虫食木,若山若树,若云若雾,纵横有托,运用合度,可谓之书。 (但凡要写出每个字的形态结构,不能凭空乱写,都必须要像一个物体,如像鸟的形状、像虫子啃食树木、像山、像树,像云、像雾,笔画纵向、横向都有依托,笔画的运用合于法度,这才可以称为书法。)
至于结构二字,则在引商刻羽之先,拈韵抽毫之始。 (“结构”这两个字,应当放在讲求声律的前面,斟酌用韵、下笔写词的开始。)
[《蟋蟀》]八句中起承转合悉具,可悟诗家结构之法。 (《蟋蟀》这首诗一章八句,起头、经过、转折、结尾各个要素都齐备,可以从中领悟做诗的结构方法。)
戏曲创作要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展开。由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(1611—1680)提出。李渔认为,古人写文章,必有一篇之“主脑”。所谓主脑,是作者写作的缘由或文章的立意。一部戏曲,也必定围绕一个人、一件事而生发,…
指戏曲创作应摆脱陈旧的创作模式。所谓窠臼,不仅指以往作品的窠臼,还包括创作者个人的窠臼。由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(1611—1680)在《闲情偶寄》中提出。李渔认为,戏曲创作的取意、填词应力求新颖,不能蹈袭前人,才…
戏曲创作必须把握好人物、故事情节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。由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(1611—1680)在《闲情偶寄》中提出。李渔认为,戏曲所用素材,有古代的,有当今的,有据耳目传闻虚构,有据真人真事改编,大多跟寓言故事…